合格性考试是 高中教育阶段的一项重要考试,其成绩对于学生的高考录取、毕业以及高中同等学历认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。以下是关于合格性考试的一些关键信息:
成绩评定
合格性考试的成绩以“合格”或“不合格”呈现。
卷面得分60分及以上为合格,60分以下为不合格。
未参加相关科目考试的,没有成绩。
合格性考试科目成绩长期有效。
重要依据
合格性考试成绩是高中学生毕业和高中同等学历认定的重要依据。如果学生有任一科目不合格,都将无法毕业,不能拿到高中毕业证。
参加高职提前招生的考生需要参加10门科目的合格性考试,具体的合格门数由高职院校自主要求。
合格性考试成绩在部分高校综评的综合分中占一定比例,例如,在综评A类中的部分高校,合格考成绩能占到加权综合分的5—10%。
考试科目
考试科目覆盖国家规定的所有学习科目,包括语文、数学、英语、政治、历史、地理、生物、化学、信息技术、通用技术、艺术(或音乐、美术)、体育与健康等。
考试形式
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通常包括笔试和机考两种形式。
实行全省统一命题、统一考试、统一组织阅卷、统一公布成绩。
补考机会
高二有科目不合格的学生可以在高三进行补考。
心理负担
合格性考试虽然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估,但也存在增加学生心理负担的争议。有教育学者认为,考试的推行可能会使得备考压力增大。
影响
合格性考试成绩不仅影响学生的高考录取,还影响学生能否参加对应科目的选择性考试(即高考)。如果选考科目不合格,将不得报名参加该科目的选择性考试。
综上所述,合格性考试对于学生的高中学习和未来高考具有深远的影响。因此,学生需要认真对待每一次合格性考试,争取一次性通过,为自己的高考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