儒家 代表人物:
孔子、孟子、荀子
主要思想:
孔子: 提倡“仁义”、“礼乐”、“德治教化”,主张“君以民为体”。
孟子: 提倡“仁政”,主张“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”,强调人性本善。
荀子: 提倡“礼法并治”,主张性恶说。
主要著述:
孔子: 《论语》。
孟子: 《孟子》。
荀子: 《荀子》。
地位: 儒家是先秦诸子百家之一,对后世影响深远,汉武帝时期被尊为官方思想。
道家 代表人物:
老子、庄子
主要思想:
老子: 提倡“无为而治”,主张“道法自然”。
庄子: 提倡“天道无为”,强调齐物论。
主要著述:
老子: 《道德经》。
庄子: 《庄子》或《南华经》。
地位: 道家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流派,对后世哲学、宗教和文化有深远影响。
法家 代表人物:
韩非、商鞅、李悝、吴起
主要思想:
韩非: 提倡法术势相结合,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。
商鞅、李悝、吴起: 强调法治和国家集权。
主要著述:
韩非: 《韩非子》。
地位: 法家思想对秦朝及后世的政治制度有重要影响。
兵家 代表人物:
孙武、孙膑、吴起、尉缭子、司马错
主要思想:
孙武: 提倡“谋攻”,强调“上兵伐谋,其次伐交,其次伐兵,其下攻城”。
孙膑: 继承并发展了孙武的军事思想。
主要著述:
孙武: 《孙子十三篇》。
地位: 兵家思想对古代军事理论和实践有重要影响。
墨家 代表人物:
墨子、鲍子、兼子
主要思想:
墨子: 提倡“兼爱非攻”,主张节俭、勤劳和公共道德。
主要著述:
墨子: 《墨子》。
地位: 墨家思想在先秦时期有一定影响,但后世影响相对较小。
这些学派和代表人物在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,其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