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棋逢对手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指在棋类游戏中遇到技艺相等的对手,比喻双方能力、水平相当,难分高下。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:
一、基本含义
字面意义 指下棋时遇到技艺相当的对手,双方在对弈中难分胜负。
引申含义
用于形容在竞技、智谋、才华等非棋类领域,双方实力均衡,形成激烈对抗。
二、出处与典故
典故来源
该成语最早见于《晋书·谢安传》:“安常棋劣于玄,是日玄惧,便为敌手而又不胜。” 另有唐代杜荀鹤《观棋》诗:“有时逢敌手,对局到深更。” 以及宋代尚颜《怀陆龟蒙处士》诗:“事厄伤心否?棋逢敌手无?” 等文献记载。
三、用法与特点
语法功能
主谓式结构,可作谓语、宾语或分句,含褒义,常用于形容正面竞争场景。
近义词与反义词
- 近义词: 势均力敌、不相上下、旗鼓相当。 - 反义词
使用场景 - 竞技领域:
如棋类比赛、体育赛事等。
- 比喻意义:形容职场竞争、学术争论等非直接对抗场景。
四、相关成语扩展
棋逢敌手:与“棋逢对手”同义,强调双方实力均衡。
得饶人处且饶人:源自《西游记》,与“棋逢对手”无直接关联,但常结合使用,表达竞争中的宽容态度。
综上,“棋逢对手”通过棋类对弈的意象,形象地表达了双方实力相当、难分高下的竞争关系,既可用于具体场景的描述,也可引申为对能力均衡者的赞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