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道听而涂说,德之弃也”是《论语·阳货》中孔子的一句名言,其核心含义和衍生信息如下:
一、核心含义
字面解释 “道”指道路,“途”指路途,合起来指在路上传播的言论。“道听而涂说”即指没有根据的传闻在人群中传播。
道德批判
孔子认为,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不仅缺乏道德责任感,还会导致社会风气的败坏。这种行为被视为品德的弃置,即“德之弃也”。
二、相关成语
该句衍生出多个近义词和反义词:
近义词: 小道消息、三人市虎、以讹传讹、厕所消息、口耳之学。 反义词
三、历史演变
文献记载
该句最早见于《论语》,是儒家思想中强调“信”的重要体现。宋代邢昺注解道:“言闻之于道路,则于道路传而说之,必多谬妄。”。
文化影响
孔子的这一观点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“实事求是”的重要思想基础,后世诸多文人墨客亦以此为鉴。
四、造句示例
正确用法:他拒绝道听途说,坚持通过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。
错误用法:别轻信道听途说,需结合多方证据综合判断。
综上,“道听而涂说,德之弃也”不仅是一个描述性成语,更蕴含了深厚的道德批判意义,强调言行需有据可依,否则将失去道德价值。
声明:
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