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杳然”是一个汉语词语,读音为yǎo rán,其含义和用法可归纳如下:
一、基本释义
渺远:
形容距离极远,无法看清或触及,如“杳然无际”“杳然无踪”。
幽深/幽寂:
多用于描述环境,如“山川杳然”“林深杳然”,强调静谧、深邃的意境。
悠然:
可形容心境平和、闲适,如“悠然自得”。
消失无踪:
指人或事物突然不见踪影,如“杳然无踪”。
二、用法示例
自然景观:
“山中杏花将残,村落杳然深远,尽是晚景。”(杜甫《题张氏隐居》)
心理状态:
“独坐幽篁里,弹琴复长啸,深林人不知,明月来相照。”(王维《竹里馆》)
人事变迁:
“旧友重逢,恍如隔世,忆及当年,杳然如梦中。”(《初刻拍案惊奇》)
三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近义词:悠然(如“悠然自得”)、邈然(如“邈若云间”)。- 反义词:清晰可见(如“清晰可辨”)、依稀可见(如“若隐若现”)。
四、补充说明
“杳然”常与“山川”“云海”等自然意象结合使用,形成独特的意境表达。例如:
“云海翻涌,山川杳然,仿佛置身仙境。”
该词多见于古诗词中,如杜甫、王维等诗人的作品,现代汉语中也常用于散文、小说等文学创作。
声明:
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