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饥饿交加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形容人因极度贫困而同时面临饥饿和寒冷的困境。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:
一、核心含义
字面与引申义:字面指饥饿与寒冷同时袭来,引申为生活极度贫困,无法满足基本生存需求。
近义词:饥寒交迫、饥寒交切、短吃少穿、衣食无着。
反义词:丰衣足食、饱食暖衣。
二、成语解析
成语结构:主谓宾结构,“饥寒”对“交迫”,强调两种负面状态的同时存在。
出处:最早见于陶潜《劝农》,“饥寒交至”与“饥寒交迫”同义。
三、使用示例
例句:旧社会穷人过着饥寒交加的日子,与现在物质丰富的社会形成鲜明对比。
语境:多用于描述战争、灾荒等极端困境下普通人的生存状态。
四、相关成语扩展
饥寒交迫:直接对应“饥饿交加”,出自《劝农》,强调极度贫困。
嗷嗷待哺:形容饥饿时急切求食的惨状。
食不果腹:指吃不饱肚子,常与贫困、战乱等背景关联。
综上,“饥饿交加”通过简洁的语言概括了贫困与生存危机,是汉语中表达极端困境的典型成语。
声明:
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