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宵节相关的诗词形式需结合具体作品内容判断,以下是综合分析:
一、七律作品示例
明代唐寅《元宵》 > 有灯无月不娱人,有月无灯不算春。 > 春到人间人似玉,灯烧月下月如银。 > 满街珠翠游村女,沸地笙歌赛社神。 *注:此诗共八句,符合七律格式。
现代王忠森《元宵》
> 今夕佳期玉兔邀,黎民欢庆闹元宵。 > 斑斓焰火冲天起,璀璨花灯照水摇。 *注:采用平水韵,但结构符合七律八句要求。
现代创作示例
> 星斗火树银花耀,千家笑语乐陶陶。 *注:虽为现代仿古诗,但遵循七律对仗工整的特点。
二、七言绝句作品示例
清代崔液《上元夜》
> 玉漏银壶且莫催,铁关金锁彻明开。 > 谁家见月能闲坐?何处闻灯不看来?
*注:共四句,符合七言绝句格式。
清代符曾《上元竹枝词》
> 桂花香馅裹胡桃,江米如珠井水淘。 > 见说马家滴粉好,试灯风里卖元宵。 *注:四句七言,描写元宵节习俗。
三、总结
七律: 多用于描绘节日盛景,如唐寅的《元宵》通过灯月、人群等意象展现热闹氛围。 七言绝句
若需判断特定作品形式,可结合句数(八句为七律,四句为绝句)及内容结构分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