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品德的古诗在初高中教材中有所体现,以下是一些具体的诗句及其出处:
杜甫- 《登高》
"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。" 这句诗强调了坚定的品德和追求卓越的精神。
白居易- 《赋得古原草送别》
"离离原上草,一岁一枯荣。" 这句诗表达了草木的坚韧品质,启示人们要坚持不懈地追求美德。
王之涣- 《登鹳雀楼》
"白日依山尽,黄河入海流。" 这句诗表达了自然界的无私奉献,启示人们要具备无私的品德。
苏辙- 《盛南仲知衡州》
"未有不能正身而能正人者。" 意思是:从来没有过自身品德行为不端正却能使别人端正的人。
《礼记·中庸》
"君子遵道而行,半涂而废,吾弗能已矣。" 意思是:君子遵循待人处事不偏不倚、不过头也无不及的原则前行,如在半路上停止不前(就不能算是君子),我是不会停止自己前进的步伐的。
刘禹锡- 《陋室铭》
"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。水不在深,有龙则灵。斯是陋室,惟吾德馨。" 这句诗表达了品德的重要性,即使环境简陋,只要有高尚的品德,就会显得名扬四海。
于谦- 《石灰吟》
"千锤万凿出深山,烈火焚烧若等闲。粉骨碎身浑不怕,要留清白在人间。" 这句诗通过石灰的坚韧和纯洁,表达了诗人高尚的品德和坚定的信念。
王冕- 《墨梅》
"不要人夸颜色好,只留清气满乾坤。"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不追求外在的赞美,只愿留下清高的品德。
郑燮- 《竹石》
"咬定青山不放松,立根原在破岩中。千磨万击还坚劲,任尔东西南北风。" 这句诗通过竹子的坚韧不拔,表达了诗人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品德。
曹操- 《短歌行》
"山不厌高,海不厌深;周公吐哺,天下归心。"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人才的渴求和对国家的忠诚。
虞世南- 《咏蝉》
"居高声自远,非是借秋风。" 这句诗通过蝉的鸣声,表达了诗人清高自守的品德。
范仲淹- 《岳阳楼记》
"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。"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高尚的品德。
这些古诗都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品德的重要性和价值,适合在初高中阶段学习和引用,以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和审美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