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“愧对父母的诗句古诗”,综合搜索结果整理如下:
一、直接表达愧疚之情的经典诗句
《别老母》——清代黄景仁 “惨惨柴门风雪夜,此时有子不如无。”
译文:在这风雪之夜,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却要掩柴门凄惨地远去,不禁感叹:养子又有何用呢?倒不如没有啊。 该诗以极端悲怆的笔触,直白表达游子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愧疚。
《岁暮到家》——清代蒋士铨
“低徊愧人子,不敢叹风尘。”
译文:母亲啊,儿子已经愧对您了,不忍诉说漂泊在外的劳累辛苦。 通过“愧人子”的自责,展现游子归家后的愧疚与无奈。
二、延伸表达孝道与愧疚的诗句
《游子吟》——唐代孟郊
“谁言寸草心,报得三春晖。”
译文:有谁敢说,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,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?
以自然意象表达子女对父母恩情的无尽感激与愧疚。
《洗儿诗》——宋·苏轼
“惟愿孩儿愚且鲁,无灾无难到公卿。”
译文:只愿孩儿愚笨迟钝,平安健康地做官为公,免受世间风霜。 苏轼以反语形式,表达对子女未能实现父母期望的愧疚。
三、其他相关诗句
《哀哀父母》(不详署名):
“生不养儿,不知父母恩。”
译文:生下来却不能赡养,怎懂得父母的恩情?
简洁质朴的质问,直击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忽视。
《忆父》——清·宋凌云
“梦魂不惮长安远,几度乘风问起居。”
译文:梦中也不惧怕路途遥远,多次乘风问询父亲起居。 通过追忆与梦境,表达对父亲深深的愧疚与思念。
这些诗句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愧疚与反思,既有直白的情感流露,也有借景寄情的艺术表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