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时期,关羽(关公)与黄忠交战的故事中,流传着一个歇后语“ 关公射黄忠——手下留情”。这个歇后语来源于《三国演义》中的一个情节,描述的是关羽在对抗黄忠时,因黄忠的英勇表现和英雄气概,最终没有将其杀掉,反而留了情面。
具体故事背景如下:
长沙之战:
在赤壁之战后,刘备为了乘胜追击,派遣关羽攻打长沙。长沙太守韩玄派遣黄忠迎战。
初次交锋:
黄忠与关羽第一次交锋,两人打成了平手。随后,两人连续交战六十多个回合,依然难分胜负。关羽决定使用拖刀计,假装败逃,黄忠紧追不舍。
关羽的计谋:
在关羽假装落败逃亡时,黄忠的战马失前蹄,将他掀翻在地。关羽见黄忠是个英雄好汉,便没有杀掉黄忠。
再次交锋:
第三场战斗,黄忠换了一匹坐骑,与关羽再次展开激战。关羽和黄忠又打了三十多个回合,依然不分伯仲。黄忠假装诈败而逃,关羽急忙追赶。
关羽的感慨:
在追赶过程中,关羽骑着赤兔马虽然速度极快,但始终追不上黄忠。黄忠的箭术高超,关羽稍一接近,黄忠就一箭射来。关羽在躲避过程中减缓了速度,最终未能杀掉黄忠。
这个故事不仅展示了黄忠的英勇,也体现了关羽的宽宏大量和英雄气概,因此衍生出了“关公射黄忠——手下留情”这个歇后语,用来形容在处理事情时留有余地,不赶尽杀绝。
声明:
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