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令人敬畏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读音为lǐng rén jìng yì,指因某人或某事物的权威性、威严性或崇高性而产生的既敬重又畏惧的心理状态。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:
一、核心含义
敬重与畏惧并存 该词包含两种情感成分:
- 敬重:
因品德高尚、能力卓越或地位尊贵而产生的尊重;
- 畏惧:因力量强大、不可抗拒或神圣性而产生的害怕。 例如:
> 科学家的严谨态度令人敬畏,其专业精神令人敬重,而探索未知的勇气又令人畏惧。
情感触发场景 常见于对英雄人物、伟大成就或神圣事物的描述,如:
- 战争场景的残酷性令人敬畏,英雄形象的壮烈感令人敬重;
- 历史人物如孔子、孙中山因思想影响令人敬畏。
二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近义词:
可敬可畏、肃然起敬、顶天立地;
反义词:轻视、蔑视、毫无畏惧。
三、用法示例
形容人物:
> 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渊博学识令人敬畏;
> 祖父作为家族长辈,其威严与慈爱并存,令人敬畏。
形容事物:
> 大自然的磅礴力量令人敬畏,宇宙的奥秘令人敬重;
> 历史事件如二战惨烈场景,其残酷性令人敬畏。
四、出处与演变
该词出自古代典籍,如唐代韩愈《贺太阳不亏状》中“陛下敬畏天命”,以及明代宋濂《寅斋后记》中“敬畏弗懈”的表述,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。随着时代发展,其内涵逐渐扩展至对自然、规则等抽象事物的尊重。
综上,“令人敬畏”通过简洁的语言概括了人类复杂的情感体验,是汉语表达中兼具情感深度与文化内涵的典型词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