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》是唐代诗人李绅创作的《悯农二首》中的名句,全诗如下:
《悯农二首》
春种一粒粟,秋收万颗子 春天播下粒粒种子,秋天收获万颗庄稼,展现了农耕文明的辛劳与丰收的喜悦。
四海无闲田,农夫犹饿死
全国没有闲置的田地,但仍有农民饿死,揭示了封建社会农民的悲惨境遇。
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
正午烈日下,农民挥动锄头劳作,汗水滴落泥土,刻画了劳动的艰辛。
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
谁能想到,盘中餐食的每一粒都凝聚着农民的血汗与辛劳,表达对劳动者的同情。
创作背景
此诗作于唐代德宗贞元十五年(799年),正值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、民生困苦的时期。诗人通过对比丰收与饥饿、劳动与饥荒的矛盾,揭露了封建统治下农民的苦难,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。
艺术特色
语言质朴: 采用白描手法,直白表达对农民的关怀。 意象典型
情感共鸣:跨越时空引发读者对劳动价值的思考。
影响
该诗与《观刈麦》并称“唐代新乐府诗代表”,对后世关注民生、倡导节俭的文学创作影响深远。
声明:
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