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一苇以航”是一个富有哲理的成语,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释:
一、基本含义
字面与引申义 该成语由“凡心所向,素履所往,生如逆旅,一苇以航”组成,其中“一苇以航”指用一根芦苇作为舟楫渡河,比喻在逆境中以简朴之躯勇往直前。 引申义为:无论前路多么艰难,只要心怀信念,就能以最简朴的方式抵达理想彼岸。
与“一苇渡江”的关联
该成语源自佛教故事:达摩祖师为渡长江,以芦苇为舟,象征超越物质束缚的修行境界。
二、出处与背景
作者与作品: 出自现代作家七堇年的散文集《尘曲》,原文为“凡心所向,素履所往,生如逆旅,一苇以航”,表达了对人生旅途的豁达态度。 创作背景
三、深层寓意
逆境中的坚持 生命如逆流,象征现实中的种种挑战,而“一苇以航”强调以柔克刚、简朴处世的精神。
内心力量的象征
芦苇虽脆弱,却能承载重量,隐喻人类在困境中潜在的坚韧与智慧。
处世哲学的体现
通过“素履”(草鞋)与“芦苇”的意象,倡导回归本真、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。
四、相关诗句与赏析
完整诗句: > 凡心所向,素履所往,生如逆旅,一苇以航。 > 苏合于言,安之若素。自言自语,无喜无悲。 > 三月桃花,四月欢唱,两人一马,明日故乡。- 赏析
诗句通过时空对照(“三月桃花”与“明日故乡”),强化了物是人非的怅惘感,与“一苇以航”的勇气形成鲜明对比,凸显顺应自然、淡泊名利的境界。
综上,“一苇以航”不仅是佛教文化的载体,更是一种生活哲学,鼓励人们在逆境中保持信念,以简朴之心追求理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