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《论语》
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 学习并时常复习,不也很愉快吗?强调知行合一,通过实践深化理解。
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
自己不希望别人对待自己的事情,也不要施加给别人。体现“仁”的核心思想。
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。
三个人一起走,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。倡导谦虚好学的态度。
二、《大学》
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
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,使人弃旧图新,达到最完善的境界。
三、《中庸》
天命之谓性,率性之谓道,修道之谓教。
天赋予人的禀赋叫做性,遵循本性行事叫做道,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。
四、《孟子》
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?过而能改,善莫大焉。
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贤人谁能不犯错?错了能够改正,没有比这更好的了。
爱人者,人恒爱之;敬人者,人恒敬之。
爱人的人别人总是爱他,尊敬别的人别人总是尊敬他。强调以德待人的重要性。
五、《荀子》
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;不积小流,无以成江海。
不积累小步,无法到达千里;不汇聚小流,无法形成江海。倡导持之以恒的努力。
君子有百行,以德为首。
君子的行为准则中,品德是最重要的。
六、《论语》(其他名句)
志士仁人,无求生以害仁,有杀身以成仁。(见《论语·卫灵公》)
君子矜而不争,群而不党。(见《论语·述而》)
知足者常乐也。(见《论语·雍也》)
七、《孟子》(其他名句)
君臣之道,在礼。(见《孟子·离娄下》)
得贤师而事之,则所闻者尧、舜、禹、汤之道也。(见《孟子·尽心下》)
八、其他经典补充
庄子: 心安即是家,身安即是福。 (《庄子·心斋》) 老子
韩非子:法者,治之端也。 (《韩非子》)
这些名句凝聚了先贤的智慧,涵盖伦理、教育、处世等多方面,至今仍对个人修养和社会治理具有指导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