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如痴如醉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形容人因沉迷于某种事物而表现出的神态失常、失去自制的状态,通常带有强烈的情感投入或精神恍惚的意味。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:
一、基本含义
核心特征 形容人像醉酒或发痴一样,对某人、某事或某种艺术形式(如音乐、文学、自然景观等)表现出极度的迷恋或陶醉,达到忘我的境界。
情感状态
可用于描述因爱情、事业、艺术欣赏等产生的强烈情感波动,例如:
- 爱情:对心仪对象或理想境界的执着追求;
- 艺术欣赏:阅读诗歌、演奏乐器或观赏戏曲时的沉浸感。
二、使用场景
文学与艺术领域
常用于描述作家创作时的灵感状态或观众对作品的共鸣,如:
- “读完这篇小说,我如痴如醉,仿佛与主人公同在。”;
- “舞台上的表演如痴如醉,观众完全被感染。”。
日常生活与情感体验
也可用于表达对自然美景、人生境遇的感悟,例如:
- “海边的日出美得令人如痴如醉。”;
- “面对困境时,他的坚持让我如痴如醉。”。
三、近反义词
近义词: 如醉如痴、神魂颠倒、魂牵梦萦; 反义词
四、补充说明
该成语出自元代马致远的《汉宫秋》,原指对王昭君的倾慕,后泛指对美好事物的陶醉。其结构为ABAC式联合式成语,可作谓语、定语或状语。
综上,“如痴如醉”通过生动的比喻,展现了人类情感与精神世界的丰富层次,既包含个体对自我追求的执着,也蕴含对美好事物的普遍共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