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"父母子女"之爱的古诗,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整理如下:
一、孟郊《游子吟》
"慈母手中线,游子身上衣。临行密密缝,意恐迟迟归。谁言寸草心,报得三春晖。"
以母亲为视角,通过缝衣细节展现深沉母爱,成为表达亲子情的经典之作。
二、王维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
"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。遥知兄弟登高处,遍插茱萸少一人。"
虽未直接描写父母子女,但通过重阳节的思亲之情,隐含对家庭团聚的渴望。
三、李白《静夜思》
"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。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。"
以思乡之情引申出对亲情的眷恋,成为表达离愁别绪的千古名篇。
四、白居易《燕诗示刘叟》
"雄雌空中鸣,声尽呼不归。老母倚杖立,不见儿行迹。"
通过燕子归巢的意象,抒发对年迈父母的思念。
五、陆游《示儿》
"死去元知万事空,但悲不见九州同。王师北定中原日,家祭无忘告乃翁。"
虽以国家大义为重,但也流露出对子女传承家国情怀的期许。
六、陶渊明《责子》
"白发被两鬓,肌肤不复实。阿舒已二八,懒惰故无匹。"
以质朴语言批评子女,体现父母对子女成长的殷切期望。
七、苏轼《洗儿诗》
"人皆养子望聪明,我被聪明误一生。惟愿孩儿愚且鲁,无灾无难到公卿。"
反常规表达,展现父母对子女平安顺遂的祈愿。
八、杜甫《秋兴八首》
"父老争迎橘,儿童戏采莲。弟兄荷箪食,笑语漫江天。"
通过田园生活场景,隐含对家庭和睦的向往。
九、韩愈《谁家子》
"白头老母遮门啼,挽断衫袖留不止。儿劳母不安,母苦儿未见。"
以白居易之诗为改写,强化母爱的伟大与无私。
十、赵孟頫《赠李叔潜》
"几度见诗诗总好,及观标格过于诗。平生不解藏人善,到处逢人说子奇。"
通过赞颂子女品德,侧面反映父母对子女教育的重视。
注:部分诗句存在多个作者争议,如《劝孝歌》等,此处仅列举较为公认的版本。建议结合具体语境选择适用诗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