企业环境管理的一般方法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划分和实施,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方法:
流域环境管理
以特定流域为管理对象,解决流域环境问题。
根据流域的大小不同,可分为跨省域、跨市域、跨县域、跨乡域的流域环境管理。
区域环境管理
以行政区划为归属边界,解决特定区域内的环境问题。
根据行政区划的范围大小,可分为省域环境管理、市域环境管理、县域环境管理等。
-还可进一步细分为城市环境管理、农村环境管理、乡镇环境管理、经济开发区环境管理、自然保护区环境管理等。
行业环境管理
以特定行业为管理对象,解决该行业内环境问题。
通过制定行业标准和法规,规范行业内企业的环境行为。
企业生命周期环境保护合规管理流程
企业从项目立项到拆除的全过程环保手续,确保企业在各个阶段都能符合环保要求。
提高企业办事效率,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。
环境影响评价流程
在项目筹备阶段,需办理环境影响评价手续。
环境影响评价报告(环评)是新建、扩建、改建项目对环境造成影响的预见性评定。
根据对项目所在地的地下水、土壤等的监测,对项目所用原材料、可能产生的废弃物、项目的环保设施的设计进行评价,从而评估项目建成对环境的影响。
环评未获得批复前,企业不得开工建设,生产设备不得进厂安装。
环境管理的五个阶段
规划阶段:确定环境管理的目标、制定环境保护计划和政策、确定环境保护的重点领域和优先顺序。
组织阶段:建立环境管理机构、分配环境保护职责、建立环境保护规章制度、推进环境保护宣传教育。
协调阶段: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、协调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的关系、协调环境保护与技术进步的关系。
控制阶段:实施环境影响评价、环境监测和环境监督制度、控制污染物排放、实施资源保护和生态恢复措施。
监督阶段:监督环境政策的实施和环保工作的进展、监督企业环保行为的合规性、监督环保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参与和监督。
这些方法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选择和组合,以实现有效的环境管理。建议企业在实施环境管理时,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,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计划,并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,以确保环境管理的持续有效。